2021-03-10 09:06:34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查看:583次
46岁的农村妇女马玉花在全村乃至全镇都非常有名。这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她先后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子女。
马玉花,甘肃省定西市香泉村村民。因丈夫长期生病、供三个孩子读书,2016年,马玉花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农忙时务农种地,农闲时附近打工,同时又要照顾患病的丈夫,马玉花用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幸运的是,大女儿、二女儿和小儿子学习成绩优秀,又很懂事、孝顺,很为她“长脸”。
马玉花的儿子马文博回忆:“我爸以前常说读书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再苦再难,也要读书。”
寒门三姐弟,竞相逐梦大学校园。2016年起,马玉花的三个孩子相继考上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和西北民族大学。学费、生活费一度压得她喘不过气。
当地政府及时伸出了援手。在为马玉花家提供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还为孩子们发放了临时救助金、各类助学金等近3万元,协调他们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活的艰辛因为有了四面八方的帮扶而显得没有那么苦涩。
2019年6月,马玉花的爱人病逝,全家的重担再次落到了她身上。
马玉花说:“因为他吃过没文化的亏,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临终前给我说,不管再难,一定要想办法把三个孩子供出来。”
马玉花将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她想,为了爱人,为了孩子,她得坚持下去。除了种地和养羊,一有时间,她就去饭店打零工。务农加打工,她有两份收入。
干起农活,她是一把好手,可毕竟是女人,一整天干下来,人就没了精神。但一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她会感觉到浑身又充满了动力。
马玉花拼命打工,省吃俭用,将每一分钱攒下来,寄给孩子们。去年4月,她听说儿子要写毕业论文,可因为没有电脑不方便。她赶紧将家里的玉米卖掉,换来了6000元,给儿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好消息不断传来。2020年,大女儿顺利毕业,成为定西市安定区一所小学的教师。同年,二女儿成功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
在这样一个小村子,考取研究生是天大的喜事。可马玉花高兴过后,又担忧起来。她原本打算,“让二女儿毕业后找份工作,缓解我的压力。”
但马玉花很快放弃了这样的念头,甚至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自责。电话里,她坚定地对女儿说:“只要你愿意读,妈妈就支持你。”
马玉花还是像以前那样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孩子们的努力为她的苦干增添了精神慰藉。“有时在地里干活,想起孩子时,一个人都能笑出声来。”马玉花说。
去年,大女儿拿到第一笔工资后,就给马玉花买了一件新衣服,给妹妹和弟弟各寄了1000元。穿着女儿买的红棉衣,马玉花笑得很灿烂。看着孩子们相扶一路走来,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再过几个月,儿子马文博就从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了。目前,他已经签约一家央企。“等发了工资,我要带妈妈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马文博说。
马文博告诉记者,因为有母亲的无私支持和关爱,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差距。“妈妈虽然不识字,但她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们坦然面对一切,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明天。”(记者张文静、郭刚、龚哲)
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www.jiaoyutimes.com)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经历改编,故事感人。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国冠军,但没能实现为印度拿到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就退役了。
5月12日至17日,24名东大师生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现东大大礼堂出发,一路向西抵达重庆,走过了一次踏寻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建设的西迁路。
“《汉字里的中国》从5月4日至5月14日在国家图书馆免费展出,吸引了各年龄段的观众,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其实,这场展览规模不算大,但反响挺好,仅5月6日一天,观众就达到1600人次。
教材很新但学生不爱看,授课很深但学生不爱听,道理很真但学生不相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还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