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09:23:0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查看:568次
接孩子放学一直是困扰双职工家庭的难题。近期许多地方推出课后延时服务,也引起家长广泛关注。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0%受访家长在接送孩子上存在困扰,59.9%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课后服务无法衔接下班时间。
受访家长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4.8%,二线城市的占42.4%,三四线城市的占17.9%,城镇或县城的占4.4%,农村的占0.5%。
家住北京的秦雅(化名),平时工作不忙时,自己可以接送上小学的孩子,但仍然会有需要爷爷奶奶帮忙的时候,“有一次老人骑电动车接孩子,和别人发生了剐蹭,虽然人没有大碍,但我还是很后怕”。
调查中,90.0%的受访家长表示在接送孩子上存在困扰。交互分析显示,三四线城市(91.3%)和一线城市(91.0%)的父母存在困扰的比例更高。
刘华(化名)的孩子在北京市东城区上小学二年级,自己工作单位在朝阳区。为了送孩子,她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会起来,“但到孩子放学时间,我和老公都还在工作,只能辛苦两边父母来接孩子,老人接上孩子去他们家吃饭,等我们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去”。
家住北京的赵妍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她都要接送上小学的孩子。赵妍观察,在接送孩子的“大军”中,像她这样由父母亲自接送孩子的并不多,大都由老人负责,“很多家长早上还能送孩子去学校,但很难在孩子放学时去接,只能由老人代劳。每天校门口都有很多老人骑着自行车、三轮车接孩子放学”。
在谁来接孩子放学的问题上,数据显示,64.7%的受访家长表示是孩子父母来接,34.4%的受访家长表示是老人接。其他还有:托管班老师(10.0%)、其他家长(6.5%)、保姆或钟点工(6.2%)和辅导班老师(4.6%)。孩子自己回家的比例占19.4%。
“要是赶上天气不好,让老人去接孩子我就会很担心。”秦雅坦言,她始终觉得让老人接孩子是个权宜之计,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会越来越不方便,“可能以后孩子大了,能自己上下学。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还是挺不放心的”。
赵妍说,身边有的家长如果有事没法接孩子,会委托孩子同学的家长帮忙一起接,“还有的家长,没有其他人手能帮忙的,会把孩子送去‘小饭桌’或者托管班,但这样就会非常关心资质问题”。
家长接送孩子存在哪些困扰?调查显示,59.9%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课后服务无法衔接下班时间,48.7%的受访家长表示学校与住所、单位距离远,路程耗时,44.1%的受访家长表示双职工家庭,没有人手帮忙接送孩子。其他方面还有:学校课后服务只是托管,质量不高(40.5%),上班过程中接送孩子,影响工作(26.3%),没有放心靠谱的课后托管机构(25.7%)等。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分析,课后托管是目前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可以通过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调整学校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把放学时间设定在3:30-5:30之间,弹性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
秦雅觉得,可以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家长在接孩子上的难题,“可以在课后安排老师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减轻家长的负担。然后多提供一些可选择的课后活动,让孩子根据自己兴趣来安排。相比于委托课外机构,孩子在学校,家长肯定更放心”。(记者 孙山)
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www.jiaoyutimes.com)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经历改编,故事感人。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国冠军,但没能实现为印度拿到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就退役了。
5月12日至17日,24名东大师生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现东大大礼堂出发,一路向西抵达重庆,走过了一次踏寻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建设的西迁路。
“《汉字里的中国》从5月4日至5月14日在国家图书馆免费展出,吸引了各年龄段的观众,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其实,这场展览规模不算大,但反响挺好,仅5月6日一天,观众就达到1600人次。
教材很新但学生不爱看,授课很深但学生不爱听,道理很真但学生不相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还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