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教育资讯网和您一起时刻关注最新教育动态!
主页 > 教育热点 > 正文

孩子该看什么书,到底听谁的?

  阅读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少儿时期,而不合时宜的思想导向、“埋雷挖坑”的常识错误、鱼龙混杂的推荐书单,让许多家长操碎了心。中国版协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资深童书出版人海飞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少儿读物荐书单超过6000个。他呼吁童书内容创作者写慢一点,出版社做精一点。

  日前,由于被家长反映内容存在传达重男轻女、走后门送礼等观念的情况,某流行多年的知名童书引发争议。对此,丛书编辑回应称,该书成书年代较早,由于作者去世,目前出版物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状态,出版社将做市场评估,根据大多数读者的反馈,重新对内容进行研讨。

  童书导向话题往往引起家长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儿童缺乏判断力,儿童读物的质量格外重要,一旦底线失守,开卷有益容易成为“开卷有害”。也有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矫枉过正,以爱之名降低孩子对外界接受程度的阈值。

  一些常识性错误出现在儿童读物中,则考验着家长们“扫雷”的能力。“河马会不会游泳?”林先生正在读一年级的女儿最近在阅读《黑猫警长》绘本,里面出现了“坏人”河马跳进河里游泳逃跑的情节。眼尖的林先生一下就看出了破绽,他赶快查阅了百科文献:河马体重腿短,是游不起来的,它们在水里的行进是靠“走”的。正确答案找到了,但绘本中出现常识错误,让林先生心有余悸。

  “2000年至今,我国的童书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出版童书4万多种,总量世界第一。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不缺书看。”海飞表示,这种形势下,怎么为孩子把好关、选好书,对家长来说则是更严峻的考验。各式各样的文学奖,五花八门的书单,读物腰封上动辄十个八个荐书名人……确实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去年曾有出版界同仁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全国儿童读物荐书单至少有6000个。孩子该看什么书,到底听谁的?”

  海飞认为,家长挑选儿童读物时应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读物要有正确的思想性,“孩子是一张白纸,挑选出版物时,思想导向是最重要的。”其次,儿童读物要具有合理的审美,具有人文底色。同时,儿童读物要具有“儿童性”,即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内容,读物与读者是平等的。另外,尽量选择优秀出版社和优秀作者的作品。

  同时,海飞呼吁出台管理细则,规范儿童读物出版行为,让出版社把书做精。他也呼吁童书创作者严把内容质量关,时刻把少年儿童成长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希望你们写慢一点,再慢一点!”(孙乐琪)

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www.jiaoyutimes.com)

编辑:白依依

频道推荐

大学应成“一带一路”科教合作先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在每一个选项中绽放生命潜能

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经历改编,故事感人。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国冠军,但没能实现为印度拿到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就退役了。

东大师生重走80年前救亡图存西迁

5月12日至17日,24名东大师生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现东大大礼堂出发,一路向西抵达重庆,走过了一次踏寻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建设的西迁路。

汉字里的中国:从历史到未来

“《汉字里的中国》从5月4日至5月14日在国家图书馆免费展出,吸引了各年龄段的观众,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其实,这场展览规模不算大,但反响挺好,仅5月6日一天,观众就达到1600人次。

形势与政策课如何“魅力十足”

教材很新但学生不爱看,授课很深但学生不爱听,道理很真但学生不相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还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