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教育资讯网和您一起时刻关注最新教育动态!
主页 > 教育热点 > 正文

推广课后延时服务化解家长托管焦虑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强化工作部署落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对中小学生家长来说,最头疼的往往不是送孩子上学,而是接他们放学。原因很简单,早上送孩子上学之后,就可以直接去上班,大不了早去单位几分钟。但放学后应该怎么办呢?不少低年级学生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这时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下班。不少单位都有考勤打卡的要求,早退一分钟都不行。就算是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放学之后能够自己回家,但路上的安全,以及回家之后干什么,又是让家长牵肠挂肚却又徒呼奈何的闹心事。

  基于这样的背景,教育部新规引起了一片叫好。相比各种校外培训班,由学校教师来接管课后时间,除了便于集中管理,解决家长分身乏术的难题,而且更容易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辅导。在学校里,孩子的安全更加有保障,他们可以待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跟熟悉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或玩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延时服务并非单纯的“自习课”,而是囊括学习辅导、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内容,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延时托管服务无疑是“小学作业不出校门”的有力保障,有些家长因分身乏术而将孩子交给校外培训机构,成绩焦虑愈演愈烈,“抢跑”之风日益盛行,这也不失为遏制教育内卷的一种有效举措。校外减负,首先要减的就是家长的“心病”。把辅导交给教师,把作业留在学校,更容易把时间还给孩子,把信心送给家庭。这样的延时服务,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家长对延时托管服务普遍持欢迎态度,真正决定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其实是学校教师的态度。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延时托管服务意味着工作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多、压力更大,只有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偿,才能确保学校延时托管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里,他们是教师,在家庭里,他们也是家长,他们为照顾别人家的孩子付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有理由得到制度层面的体贴和照顾。

  教育部《通知》要求,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作为一种免费服务,相信多数家长都不会对延时服务提出异议,但如果这是一种“有偿服务”,难免会有人对延时服务的收费标准和内容安排提出疑问。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对于“买”的服务,大家往往都会比“送”的福利更挑剔。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教师觉得劳动体现了价值,同时让家长感觉延时服务“物有所值”?从这种角度看,在明确了“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方向之后,如何科学地设置服务内容,规范地确立收费模式和收费标准,无疑是摆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赵志疆)

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www.jiaoyutimes.com)

编辑:夏雪

频道推荐

大学应成“一带一路”科教合作先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与科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的地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在每一个选项中绽放生命潜能

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经历改编,故事感人。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国冠军,但没能实现为印度拿到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就退役了。

东大师生重走80年前救亡图存西迁

5月12日至17日,24名东大师生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现东大大礼堂出发,一路向西抵达重庆,走过了一次踏寻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建设的西迁路。

汉字里的中国:从历史到未来

“《汉字里的中国》从5月4日至5月14日在国家图书馆免费展出,吸引了各年龄段的观众,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其实,这场展览规模不算大,但反响挺好,仅5月6日一天,观众就达到1600人次。

形势与政策课如何“魅力十足”

教材很新但学生不爱看,授课很深但学生不爱听,道理很真但学生不相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到课率、抬头率、满意率还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