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9:35:3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查看:763次
最近偶然看到一位初中生写班主任的作文,其中一句话给人印象颇深:“我们全年级的人都称他为大师。”
最初,以为这只是孩子们私下里的玩笑和搞怪,作文中描述了这位老师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时的情景:“我们目光不禁向门外瞟去,出乎意料的是,门外当真有人在向内望”“玻璃上的反光使我完全看不清门外的人,但我通过那身高知道,他不算高。”显然,初次见面时,这位“大师”至少仅从外观上看算不上高大。
但是,在随后的接触中,这位瘦小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慢慢变化了,这位中学生在作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每次跑操,他都在最前方打头,就算别的班再乱,我们班也总是整齐有序,速度也从来保持平稳。自此,我在他那种独特的气质中又看到了一层,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那种‘大师’常常跟我们提起的昂扬的状态,这种状态在无形之中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相信孩子这时称他“大师”是发自内心的。
应该说,给这一代孩子当老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很难享受到前辈们仅因“老师”这个称号就能拥有的来自学生的崇拜、尊敬、服从,及由这些而产生的一点畏惧,相反,因为这一代孩子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从小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长大,他们很小便具有了质疑权威的精神,而老师往往成为他们质疑和反抗的对象。 因此,教育和影响这一代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更广博的知识,更优秀的领导力,同时还要有能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
不少人说,那就应该把更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教师队伍确实需要更优秀的人才。不过,这个优秀并不能简单等同于高分,这个优秀更为复杂,要有优秀的表达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很强的感染力、对孩子的耐心和爱心,而这些要素都应该排在分数前面。
因此,这就给教师队伍的挑选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说选择教师的关键因素是热爱、有人说教师的培养要注重实践、还有人说应该延长教师的实习期和试用期……
确实,教师这个行业需要的是“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在这个行业中“是否适合”应该是“能否优秀”的先决条件,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在师范人才培养环节还是在教师队伍建设环节都应该设立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尽早给不适合的人恰当的退出机会,让更适合的人留下来。
采访段翔的时候,他正在等一个中学生,准备给这个孩子点拨一下物理。一边等人一边聊着找工作、租房子的过程,段翔给人的感觉稍有些木讷。但是,学生到来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眼前的段翔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度,眼睛里也有了光,整个人都生动了起来。
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喜欢和适合吧!
更多资讯请返回首页查阅:(www.jiaoyutimes.com)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明确中考招生取消体育和艺术类等加分项目,引发社会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专家表示,这项举措将进一步压缩“暗箱操作”空间,更好促进教育公平。
5月29日至5月31日,扬州市初三考生将进入中考志愿填报阶段。如何科学填报志愿,定向指标生必须符合哪些条件?跨区招生计划的志愿如何填报和录取?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
日本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就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说明做事得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做人要大气
教育部和财政部明确要求,各地要在继续落实好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